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1857年英屬香港的食物污染案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英語:Esing Bakery incident),又名亞霖案(Ah Lum affair),是英屬香港開埠初期的一宗食物污染(英语:food contamination)和中毒醜聞。1857年1月15日,時值第二次鴉片戰爭,數百名居港洋人砷中毒,但無即時生命危險。當局在華商裕成辦館的麵包發現含有砷,東主張霈霖未幾被控策劃中毒案,後經陪審團裁定無罪。不過,張氏仍被民事索償賠償,以及被遞解出境。此案責任誰屬,背後動機究竟是清廷用心策劃的恐怖襲擊、破壞港商、戰爭罪行,還是純屬意外,至今尚無定論。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裕成辦館(出自1857年《倫敦新聞畫報》)
日期1857年1月15日 (1857-01-15)
地点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英屬香港維多利亞城
起因中毒
傷亡人數
300至500人中毒,大多洋人
死亡無人即時死亡,3人因後遺症逝世
被捕57名華人
被告張霈霖等十人
指控施用毒藥並意圖殺人及謀殺英语murder in English law
裁决罪名不成立

是次案件在英國成為政治籌碼,為首相巴麥尊勳爵1857年大選英语1857 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期間爭取支持。至於在香港,本案令殖民者驚惶不安,擔心殖民統治搖搖欲墜,亦同時加劇華洋猜忌及洋人內訌。毒麵包案的程度和潛在後果是大英帝國前所未見,殖民官員認為一旦在港洋人一夜間全數暴斃,後果堪虞。

背景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隊長義律穿鼻會議上要求清朝割讓香港予大英帝國。香港早期的殖民官員高度期望香港能作為英國影響全中國的門戶,讓英國的治政與中國的「機智兼進步神速的工匠」得以結合,亦有助將苦力運送至西印度。不過,隨著香港的華人人口急劇膨脹,加上華南海盜問題,以及清廷持續敵視英廷,皆令港英政府發現治港越來越難。1856年,獲英揆巴麥尊勳爵支持的港督寶寧,要求清政府就扣留港英華人擁有的亞羅號作出賠償,但被拒絕,遂掀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戰爭在1856年下旬開打後,清廷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在港發表一系列文告,下令華人應放棄為“洋狗”打工,又獎勵殺死英法蠻夷的市民,被視為組織恐怖活動。至於在清朝新安縣,有人組成「沙井練勇」,反抗英人。與此同時,居港洋人擔心太平天國帶來的中國社會動盪,會令香港境內華人犯罪率上升。華洋關係非常緊張之際,香港政府在1856年12月和1857年1月制定緊急法律,向全體華人頒佈宵禁令,賦予警方大量權力去拘捕和驅逐華人罪犯出境,並且可以在夜晚使用致命武力。眼見生活空間不斷收窄,警方暴力日趨嚴重,富裕華人對政府的不滿聲音日復增加,華洋猜忌達致頂峰。

經過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1857年1月21日,中央警署差役正調查案件。席上差役正為一名被捕華人錄口供,華洋人等在旁觀視

1857年1月15日,大量居港的歐洲人如常食用由裕成承包的早餐後,突然感到噁心、腹痛、頭暈、嘔吐,受影響的人數估計介乎300至500人。經化驗後,發現裕成辦館所提供的麵包含有大量砒霜,含毒量之高令人即時嘔吐,且足以致命。雖然毒麵包當時未造成命案,但有三人在同年因砒霜的長期影響而逝世,包括港督夫人。總醫官歐廖士·夏蘭領導的香港醫生團隊在維城廣傳訊息,提醒市民麵包有毒,在嘔吐後吃生雞蛋。

辦館東主張霈霖當日早上正巧與家眷在往澳門的輪船上,隨即被懷疑是下毒兇手。張氏之後在澳門水域的船上被扣留,翌日被帶返香港;最終有52名華人因與案件有聯繫而被扣留。包括律政司晏士地英语Thomas Chisholm Anstey在內的大多洋人要求把張氏送上軍事法庭,甚至行私刑,不過總督寶寧堅持要由陪審團審理。

1月19日,警方告知當中10人會被送上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Hong Kong)接受審訊,兩日後警方進行初步調查。至於其他被捕者則被帶至“交叉路口差館”的一個細小拘留室,該拘留室後又別稱「香港黑洞」,該別稱取名自加爾各答黑洞。部分拘留者數日後被驅逐出境,惟其餘人等繼續被拘留近三星期。

最高法院開審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律政司晏士地認為,无论張氏是否對事件知情,都應該被处以绞刑

2月2日,本案在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Hong Kong)開審。由於英國刑法英语English criminal law從未有毒害整個社群的先例,因此當局難以選擇合適的控罪,最終張氏及另外九名被告被控以「施用毒藥並意圖殺人及謀殺英语murder in English law殖民地醫官英语Colonial Surgeon丹士達」,當局亦揀選一位受害者代表控方。另外晏士地為控方代表律師,必列者士和尊·地為辯方代表律師。審訊由同為中毒案受害者的正臬司曉吾英语John Walter Hulme主持。

審訊較聚焦張氏的人格而非中毒案,辯方強調張氏在華人社會中位高且富裕,無甚理由去參與此等非其本行的毒害計謀,認為被告是遭營商競爭對手所陷害。控方聲稱張氏財政窘迫,為錢而決定出賣自己,擔任清朝間諜去摧毀香港。

辯方又指出張氏的兒女都有中毒症狀;律政司晏士地則反駁症狀只不過是暈船浪所致,並堅持即使張氏對事件不知情,「寧枉殺無辜,也勝於承認英國人的智慧和行動無法找出真兇」。曉吾批評「枉殺無辜無助於伸張正義」;而張氏本人則表明,若被裁定有罪的話,他希望當局按照華人傳統和連坐法,將他和整個家族斬首。2月6日,陪審團認為證據不足,以五比一大多數裁定罪名不成立,並不接納控方陳詞。

張氏遞解出境

最高法院的裁決引起社會轟動,洋人極度不滿張霈霖。總督會同行政局在最高法院審訊期間決定,無論裁決結果如何,張氏都應被無限期拘留。張氏獲判無罪後不久,警方藉緊急法律和「可疑人物」為由,將其拘捕。《華友西報英语The Friend of China》編輯威廉·德倫英语William Tarrant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張霈霖作出損害賠償,最終獲賠1,010元。另外在當局能夠處決張氏前,署任輔政司必列者士就已經答應華人社區提出的請願,讓張氏完全處理身後事後,會讓他和平離開香港。張霈霖最終獲釋,在8月1日離開香港,放棄自己的生意。另外亦有一說法,是指全港英人不滿張氏無罪釋放,港府因而將其遞解出境。

德倫不滿張氏成功離開香港,遂遷怒於必列者士,不斷在報章以必列者士營私舞弊為由大肆攻擊。其後必列者士以刑事誹謗罪控告德倫,成為香港開埠後首宗報業誹謗官司。結果法官認為他「措詞激烈,涉及私德,損害必列者士名譽,誹謗現任官吏。……此事非關過失,實為故意」,判他誹謗罪名成立,罰款100英鎊。

分析

責任誰屬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倫敦報章指控清朝兩廣總督葉名琛在背後策劃毒麵包案

現代學者就中毒案責任誰屬至今未有共識,歷史學家顏德固力陳是清朝官員的指示下投毒,而珍·莫里斯則形容張氏是出於愛國主義而發動孤狼襲擊。有文獻寫道,兩名辦館工頭在麵包投毒後,馬上逃離香港,而張氏並不涉案。至於張氏家族在大清朝廷命令下所撰寫的《誥授通奉大夫沃生張公傳》,則強調毒麵包案完全是一場意外,是因為準備麵包時候的疏忽所致,絕非意圖投毒:

時工役眾多,日無暇晷,有某役因不慎誤投雜物於麵粉,西人售食悉皆暈眩顛倒。 時咸豐丙辰秋,英法入寇粵城,朝廷有事兵戎,英人因疑公受命以謀已者,遂執公欲置諸法,公卒能感以誠信,立解訟籐。

盧氏和麥諾連在2015年發表的調查文章,將合理的推論分為三大類:張氏或其一位員工受清朝官員指示而投毒、張氏商業對手投毒來陷害張氏、中毒案純粹意外。他們表示,當時的化學分析並不支持意外論,而張氏家族記錄提及「某日,一名工人不小心將一些『奇怪東西』掉落麵粉」,不過當時只有在麵包發現大量砷,而麵粉、酵母、糕點、以至桌上的刮屑均未有發現。若果化驗結果是正確的話,這意味麵包要在被投毒後的短時間內烤焗。除此以外,二人力陳毒麵包案似乎是精心策劃,首先中毒的只有西式麵包,而華人一般不會進食,有可能是針對特定群體;而且,砒霜能在中國大自然中找到,加上能迅速發揮效用,是下毒的最佳選擇。

1857年6月,《香港政府憲報》公開由「沙井練勇」領袖陳桂籍胞弟陳芝廷寫給兄長的一封被截獲信函,通知香港的中毒案。但由於該信件引用的是二手報告,因此他們不太可能直接投毒。

中毒情況

總醫官歐廖士·夏蘭初步化驗麵包等辦館的物件後,將結果記錄下來:

(關於中毒的)首個警告後不久,我嘗試匆忙查明麵包內有甚麼。之後白福醫生也過來,而我和他都確信是砒霜。翌日在輔政司的要求下,我們更仔細分析每一塊麵包,結果全部都有砷的存在。……我們發現,每一磅的麵包有近一打蘭的砷,普遍是砒霜,而一打蘭等於六十英厘。……16號下午,有一名警員給了我兩個罐,一罐是14號晚上用的酵母,另一罐是製造酵母的材料,以及一些麵粉、辦館的糕點、從碟上刮下來的麵糰、和錫模內的糕點。我在那些物件中沒有發現砷或其他金屬類毒藥的蹤跡。

部分有毒麵包被密封後送往歐洲,由化學學家福德烈·雅寶英语Frederick Abel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和蘇格蘭外科醫生尊·伊和·梅利英语John Ivor Murray作詳細檢驗。梅利經化學分析後發現每磅麵包有62.3英厘亞砷酸(即含毒量8.9‰),他對如此大量的砒霜只造成數人死亡感到有趣;李比希則發現每磅有64英厘(即含毒量9.1‰),他猜測由於受害者在消化砒霜之前已經將其吐出,所以未有大量人被毒死。

直至現在當時的麵包為何含有大量砒霜仍有爭論,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裕成辦館購買的麵粉在輪船運送的時候,被同倉的一批砒石所污染。

後續及迴響

英國國內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1857年的巴麥尊勳爵

英國首相巴麥尊勳爵支持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國會通過譴責動議、提前舉行大選,而裕成辦館一案消息傳回英國時正值1857年大選英语1857 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為激發選民對巴麥尊和戰爭的支持,倫敦《晨報英语The Morning Post》大肆抨擊中毒案,誇張地形容事件是「中國禽獸所做的醜陋惡毒之事、前所未見的背叛。……因所作之事極其敗壞……而未能得逞。」報導又狠批行兇者是「有害動物,披著人皮的野獸(和惡魔),完全沒可取之價值」。同樣支持巴麥尊的《環球報英语The Globe (London newspaper)》刊出一封偽造信件,當中張氏承認他「欣然接受總督(葉名琛)的命令」而投毒。至於張氏脫罪的消息要到4月11日才傳到倫敦,但此時巴麥尊已經勝選。

5月22日,身在倫敦的德國作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紐約先驅論壇報》撰文,形容華人精心策劃,在批發點的洋人麵包中投毒,「簡而言之,如其像有禮的英媒般去道德判定華人所作的可怕殘暴之事,我們最好認定這是一場為了家園英语pro aris et focis的戰爭,一場為了維繫中華民族的全民戰爭,包括所有傲慢的偏見、愚蠢、無知、和迂腐的野蠻行為」。

亦有英格蘭人否認香港發生過中毒案,下議院議員湯瑪斯·佩朗律·湯臣英语Thomas Perronet Thompson指控事件是虛假宣傳的一部分、純屬捏造,斥責當局試圖以此合理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大部分人質疑事件的真確性是源於張霈霖的姓名,因為十九世紀的英國麵包師通常會將明礬混入麵糰中令其變白,恰巧礬與張霈霖的英文均為「alum」,因而成為笑柄。盧氏和麥諾連表示「一個叫做『張亞霖』的麵包師本來已經搞笑,但一個叫做『張亞霖』的麵包師被控在自己的麵糰中投毒就搞笑得有點假」,殖民地部的一名官員在有關張氏的報告中亦寫道「想必是個假名」。

香港境內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 經過, 分析 
香港總督寶寧

毒麵包案的程度和潛在後果都是大英帝國史上前所未見,殖民官員認為一旦惡計得逞的話,在港的洋人有機會在一夜間全數暴斃,後果堪虞。

莫里斯形容事件「戲劇性實現了黃禍」,加劇香港華人與洋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事後社會人心惶惶,港英政府大規模搜捕並遞解華人出境。警方亦招攬多100名警員,一艘商船亦用作在香港海域巡邏。港督寶寧奏請英廷派出五千名士兵駐紮香港,又公告華人繼續宵禁,而且中國船隻不得進入香港300碼(270米)海域,有需要時更可動武。陳芝廷在寫給兄長的信中記錄下了香港事後的情況:

……英夷現在十分迷惘,他們每日發一公告,兩日就公佈三套規例。晚上出門的人都出得快回得快;八點鐘後不得外出……

裕成辦館最終關門大吉,洋人轉到灣仔西南的英商佐治·都爹利買麵包,歷史學家黎祖·嘉文倫形容他是「殖民地其中一個最狡猾的騙子」。但就在同年3月6日,都爹利餅家的貨倉遭到縱火,可見華洋依舊敵視。同月,有傳有人打算以2,000元收買都爹利餅家的一名員工,在餅乾麵糰中混入安眠藥,但傳聞的真確性無從稽考。接踵而來的還有牽涉必列者士、晏士地、德倫和其他港英高官的一系列醜聞,同樣關乎華洋種族關係,史稱高和爾事件

張霈霖離開香港後去到澳門和越南生活,收入不菲,之後更成為道銜、兼辦招商局務,在1900年逝世,終年70歲。至於有毒麵包因含有大量砒霜而得以防腐,部分被收藏在最高法院首席按察司辦公室的一個儲物櫃內,直至1930年代。

備註

引用

參考文獻

Tags:

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背景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經過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分析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後續及迴響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備註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引用裕成辦館毒麵包案 參考文獻裕成辦館毒麵包案en:food contamination張霈霖战争罪行損害賠償清朝砷中毒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屬香港陪審團食物中毒

🔥 Trending searches on Wiki 中文:

2023年亞洲羽毛球錦標賽越南华国锋席琳·狄翁高虹安昭和之日全道嬿中国人民解放军陳建隆德国以家人之名ONE PIECE柯有倫FIFTY FIFTY林智妍赵紫阳周生如故鄧紫棋缅甸想見你 (電影)竹聯幫弘仁會长空之王假面騎士GEATS马来西亚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角色列表長月燼明·月照千峰柯文哲星際異攻隊3潤娥徐嬌原子少年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波尔布特李洪志金赫拉林昭陳子玄Dream (電影)文在寅中华人民共和国何鴻燊陳明義 (1967年)翡翠台電視劇集列表 (2020年代)機動戰士GUNDAM 水星的魔女姜泰伍蔡亘晏模仿犯 (2023年電視劇)去有风的地方謝盈萱張韶涵张杰 (中国大陆歌手)鄭有傑梦华录台灣偶像劇列表自慰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溥仪中年好聲音葉全真金炳哲于文文安東尼·戴維斯 (籃球運動員)王齊麟蘇珠妍炎亞綸朴敘俊太陽 (歌手)絕命毒師斛珠夫人白敬亭林奕含天赐的声音江泽民千古玦尘PLAVE安洗瑩何超瓊秦始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