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霍氏法則: 显示致病微生物与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四个标准

科赫法则(台湾作柯霍氏法則),又稱柯霍假說、亨勒-柯霍法則,是由四項標準組成的一套研究思維,用以建立疾病和微生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此法則由柯霍和勒夫勒共同於1884年將理論公式化,並於1890年由柯霍獨立修正後公諸於世,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炭疽和結核的病原學,但這套思維已被廣泛運用在其他許多疾病上。

柯霍氏法則

柯霍氏法則主要分為四项:

  1. 病體罹病部位經常可以找到大量的病原體,而在健康活體中找不到這些病原體。
  2. 病原體可被分離並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並記錄各項特徵。
  3. 純粹培養的病原體應該接種至與病株相同品種的健康植株,並產生與病株相同的病徵。
  4. 從接種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離方法應能再分離出病原,且其特徵與由原病株分離者應完全相同。

理論缺陷

1893年發現有些霍亂帶原者以及傷寒瑪莉等案例並無任何症狀表現,因此柯霍後來又將第一條原則後半刪去。後來在小兒麻痺疱疹愛滋病C型肝炎都有類似發現,甚至今日幾乎所有醫師和病毒學家都認同小兒麻痺病毒只會對少數感染者造成癱瘓。

第三條原則也同樣不盡完美,柯霍本身也在1884年發現霍亂、結核等疾病未必能在不同個體產生相同表現,以今日之觀點,愛滋病毒無法感染CCR5 Δ32基因刪除的個體。

柯霍氏法則發展於十九世紀,是以當時技術水準能用來辨認病原體的技術通則。但柯霍生活的年代,已有許多疾病明顯和某些物質相關,卻無法符合這套法則的檢驗。而過於信任這套研究方法的學界,也在無法透過培養基分離培養病毒的情況下,導致病毒學發展窒礙難行。目前,已有不少疾病證實為某種病原體造成,卻不能滿足柯霍提出的理論。因此,雖然柯霍氏法則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持續對微生物診斷有所幫助,但目前研究已無要求必須完全符合四項準則考驗。

參考文獻

  • Koch R. Über die Ätiologie der Tuberkulose. In: "Verhandlungen des Kongresses für Innere Medizin. Erster Kongress, Wiesbaden 1882".
  • Koch R. (1893) J. Hyg. Inf. 14, 319-333

Tags:

柯霍炭疽病原學結核

🔥 Trending searches on Wiki 中文:

E-道吉伊卡哇我內心的糟糕念頭中国东方航空5735号班机空难2000年汕头迎宾馆火灾杨振宁四人帮新教破墓李千娜排球少年!!趙斗淳事件各国家和地区人口列表張天賦弱角友崎同學UNIS坂本龍一SPY×FAMILY間諜家家酒清华大学量化寬鬆波音767李克强GTO (2012年电视剧)炸雞奇遇記元素周期表烈焰 (電視劇)TWS (團體)麥明詩BOYNEXTDOOR上班不要看IVE (組合)功夫熊猫葉舒華五月天芈月传名偵探柯南革命之路释迦牟尼温家宝威爾斯王妃凱薩琳三体用语列表伊斯坦堡TVBS2024年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哈利·波特勇氣爆發Bang Bravern拿破仑一世丹尼尔·卡尼曼罗云熙愛的榮耀3 体唐納·川普劉冠佑 (五月天)王漢斌 (演員)捉鬼敢死隊:冰封魅來柯玲玲SONAMOO赵家玲哥斯拉2024年河北邯郸初中生杀人埋尸案康熙帝LOONG 9檀健次李沁怪獸宇宙BELIFT LAB李洪志人工智能米酵菌酸−2南京大屠殺胡锦涛二十大离场事件花间令克里斯托弗·诺兰浙江省艾瑪·史東幕府將軍 (電視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