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時間: 马丁·海德格尔著作

《存在与时间》(德語:Sein und Zeit)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於1927年發表的一部著作,虽然写得很匆忙,且没有完成他在导言中所做的计划,但这本书仍然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深深影响了20世纪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解释学和解构主义。

存在与时间
Being and Time (German edition).jpg
原名Sein und Zeit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1962:陈嘉映、王庆节
类型哲学著作[*]
语言德语(原著)
主题解构主义存在主义解释学现象学
發行信息
出版時間1927年 编辑维基数据
出版地點德国(原著)
规范控制
OCLC[1]

海德格尔最初的计划

《存在与时间》原计划由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三篇,海德格尔只写完了第一部分的前两篇,就被迫将其发表 。原计划中的其余部分(尤其是关于时间存在康德亚里士多德)从来没有发表,尽管这些部分在海德格尔其余著作中有所提及。在结构方面,內容保持着它最初发表时的样子,它有一个分为两章長篇且很重要的导论,“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和“此在与时间性”。

摘要

存在

在书的第一页,海德格尔描述了他的写作计划:“具体而微地把‘存在’问题梳理清楚,这就是本书的意图。”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存在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偏见,对此並不关注,认为它是很普通的、显然的和不言而喻的。

相反,海德格尔提议去理解存在本身,而非与之有区别的具体存在物(存在者)。「『存在』不是某种类似于存在者的东西。」海德格尔声称:“使存在者之被规定为存在者的就是这个存在,并据此,存在者得以被领会。”海德格尔试图确认使具体存在物得以存在的标准或条件。

如果领会了存在,就能澄清存在的意义或存在的知觉(Sinn des Seins),“知觉”一词被海德格尔定義為“事物据此得以被理解”。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对存在的知觉优先于任何特殊的存在者或存在物的存在,无论这些存在物如何存在或以何种方式存在,它是前概念的、不可被命题的、前科学的。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基础存在论应是对理解的解释,这种理解优先于任何认识方式,例如对逻辑、理论和具体存在论的使用 ,或者是反思的行为。同时,只有通过存在本身才能通达存在,因此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必然意味着对一个存在者的存在的追问。海德格尔主张,对存在的真正理解只有求助于特殊的存在者,因此追问存在的最好的办法就必然是离不开一种解释学的循环,也就是说必须依靠重复但渐进的解释行为,方法论意义上的现象学描述就是解释。

此在

此在”被海德格尔用以同时指人以及人所具有的存在方式。它来自德语dasein,意思是“存在着”或“在那儿、在这儿”。海德格尔专用此词指人。他之所以用此在来谈论人,是因为人的存在与世界上其他实体的存在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在是为存在本身而存在的存在,”海德格尔还这样解释“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所以,在这个实体身上所能展现出来的各种性质,都不是某个实体现成在手的属性。这一实体看起来如此这般,它本身就是现成在手;这些性质在各种情况下总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仅此而已。因此我们用此在并不是在表达它是什么而是它的存在。”

引用

参考书目

原始著作

  • 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in Heidegger's Gesamtausgabe, volume 2, ed. F.-W. von Herrmann, 1977, XIV, 586p.
  •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ans.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London: SCM Press, 1962).
  •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 by Joan Stambaugh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次要著作

  • Robert Bernasconi, "'The Double Concept of Philosophy' and the Place of Ethics in Being and Time," Heidegger in Question: The Art of Existing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3).
  • William D. Blattner, Heidegger's Temporal Idea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Taylor Carman, Heidegger's Analytic: Interpretation, Discourse, and Authenticity in "Being and Tim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Jacques Derrida, "Ousia and Gramme: Note on a Note from Being and Time," Margins of Philoso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 Hubert Dreyfus, Being-in-the-World: A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Division I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London: MIT Press, 1990).
  • Christopher Fynsk, Heidegger: Thought and Historicity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expanded edn.), ch. 1.
  • Michael Gelven, A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dition, 1989).
  • Magda King, A Guide to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edited by John Llewely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1).
  • 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Berkeley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 William McNeill, The Glance of the Eye: Heidegger, Aristotle, and the Ends of Theor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ch. 3–4.
  • Jean-Luc Nancy, "The Decision of Existence," The Birth to Prese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Cristian Ciocan (ed.), Translating Heidegger's Sein und Zeit, Studia Phaenomenologica V (2005)

Tags:

存在與時間 海德格尔最初的计划存在與時間 摘要存在與時間 此在存在與時間 引用存在與時間 参考书目存在與時間20世纪哲学哲学家存在主义德国解构主义解释学马丁·海德格尔

🔥 Trending searches on Wiki 中文:

馬國明黄晓明BABYMONSTER金正賢日本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赛琳娜·戈麦斯Netflix鄧麗君白敬亭苏联朱镕基馮允謙假面騎士GEATS角色列表徐恩秀最後生還者 (電視劇)两岸领导人会面新四十二章漫威电影宇宙2023年日本動畫列表何思靜李帝勳98式反坦克火箭筒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互联网档案馆大韩民国儂本多情 (無綫電視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林書豪槍神Trigun道枝骏佑異世界歸來的舅舅MG (汽车品牌)中国共产党北京四通桥抗议假面騎士GEATS金旻奎 (1994年)大熊猫仙劍奇俠傳 (電視劇)JJ20世界巡迴演唱會白俄罗斯劉德華ASCII林秋离庞琂予朴敏英NMIXX上海市韩国电视剧列表國際橋牌社2模仿犯 (2023年電視劇)First Love 初戀江湖無難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卢燕癌症九霄寒夜暖金赫拉鄭容和中華民國外交史郭正亮雙重承認宫崎骏賤葆歼-20紙房子:韓國篇Aespa浪漫醫生金師傅3表藝珍Penthouse (電視劇)浪漫醫生金師傅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角色列表飞行者做工的人 (電視劇)中華民國—宏都拉斯關係一生一世 (2021年电视剧)如懿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More